上海中职校构建“学校、家庭、企业、社会”协同育人平台
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协同德育论坛昨天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举办。
在舞台剧《我志愿,我成长》中,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同学们把志愿者的故事搬上了舞台,生动地展现了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、精神境界和实践能力。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带来的《江南教育新闻联播》,不仅展现了该校“企业办校、校企合一”的天然优势,还展示出了优秀企业文化育人和大国工匠的职业素养。
论坛上,各位德育专家一起探讨了新形势下的“协同德育”,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思考。商会校校长陈文珊说,组织此次活动是为中职协同德育搭建了一个交流、展示、讨论、探索的平台,学校将在思维的开放性、理念的创新性和机制的融合性方面不断努力,探寻“协同德育”新的契合点与生长点,与更多的家庭、单位、企业牵手,结成德育联盟,资源共享,协同育人。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红认为,要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,以家庭为基础,以学校为主体,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。上海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所专家王君瑶认为,在家校协同教育的过程中,学校与家庭共同制定有前瞻性的教育目标,并负责积极宣传和引导教育理念,同时学校要发挥专业优势及校外教育作用,只有二者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,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。
一直以来,上海市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们积极探索,不断创新,形成了许多德育工作经验和成果。如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一直致力于深化“协同德育”,传承着“手脑并用”、“做学合一”的教育使命,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,最终在“清荷文化”教育理念下形成了“荷美商会,会育商才”教育教学品牌、“荷你莲心,助力成长”协同德育品牌、“荷携同行,党建引领”党建带团建品牌、“荷作共赢,交流互鉴”国际交流与合作品牌。
区别于以往的志愿者活动,在协同德育机制下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更具系统性、常态化,并使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时能充分应用到自身专业知识,更加得心应手。“从入校至今,已经当了两年志愿者,感觉自己经历了很多,每次活动都会发生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事情。”商会校会计专业的章嘉惺同学说,“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更重要的,是懂得了如何理解他人。”
本届协同德育论坛旨在探讨和展示协同德育的新途径、新范式、新生态,同时推动上海各类协同德育资源的整合,建立多方联动机制,不断拓展“学校、家庭、企业、社会”的协同育人平台。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赵宁评价说,这真可谓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举,传承与创新并进,宣传与总结并举。
相关新闻推荐: